全部文章
10. 4. 2023
展現超越時間的漆藝器物之美

撰文:Iain 圖片提供:光山行

眾所皆知台中是糕餅之都,殊不知台中也是漆器的故鄉。漆器是深植於日本東亞地區的獨特工藝品,主要是將採自漆樹分泌的白色汁液「生漆」,反覆塗於器物上,用以作為器物的保護膜,同時更顯光澤亮麗。

追溯台灣漆器的發展,可回推至日治時期,日本人眼見中部有大雪山及八仙山兩座林場,可提供漆器工藝所需材料,為此,積極在台扶植漆藝業,還設立工藝傳習所,有計劃的培養漆器技藝人才。好些漆藝大師如陳火慶、王清霜、賴高山等,都是出自於當時的專修學校。被稱作為「蓬萊塗」的漆器,可是當年最有質感的伴手禮,興盛時期,當地漆器工廠超過五十家,外銷產值每年可達六億元。

自日治時代開始的漆藝傳習與文化

走進位於台中忠誠街的光山行漆器工藝,小小的一間工作室,將傳統漆器轉化成美麗的飾品和工藝品,重新賦予更為摩登時尚的面貌。光山行負責人賴信佑,其實就是台灣漆藝之父賴高山的第三代傳人,提起阿公,賴信佑揚起的嘴角流露盡是驕傲。原來賴高山不只是在台灣修習技藝,由於表現優異,還被保送至東京藝術大學,向國寶級大師和田三造、河面冬山學習。

賴高山從日本返台後,1946年成立「光山行」,最知名的手藝是「堆漆」,沒有使用任何木頭、布料作為胎體,而是將生漆之上,一層層薄塗色漆,累積到需要的厚度,有時甚至到上百層,再研磨、塑形出想要的形體,這也是台灣獨有的漆藝技法。東京奧運時,由服裝設計師周裕穎設計的奧運中華隊制服,上頭的鈕扣,就是賴信佑以阿公拿手的堆漆技法製成,平均每層要等待一天,幾乎每一顆鈕扣都要上一百二十層的漆,不斷反覆的動作,考驗著漆藝師的耐心、細心、專注度跟持久力,更顯其工藝考究繁複。

在賴信佑的記憶裡,從五歲剛學會握筆時,就開始協助阿公製作漆器,樹漆、松節油是烙印在童年的氣味,可惜後來石化工業的快速發展,漆器耗時費工的高昂價格面臨挑戰,所有傳統工藝產業都受到嚴重衝擊,光山行也因此歇業,而賴信佑的父親賴作明則專注於漆藝創作。直至2016年,賴信佑不捨曾經如此風光的漆器趨於沒落,他重新掛起光山行的招牌,讓漆器成為並非遙不可及的高深藝術,積極推廣漆器日用品如碗、筷、杯、盤、飾品等重回日常生活中。

此外,賴信佑更開設漆器相關的體驗課程,像是天然生漆拭漆體驗、研磨漆筷,甚至是專業的金繼修復,結合現代美學讓漆工藝走入生活。其實器物之美,不光是工藝而已,而是從生產者與使用者之間產生連結,透過職人們的守護與堅持,跨越不同世代,將原本無形體的「時間」,經過一道道繁複而細膩的工序,具象地呈現在世人眼前,延續散發百年歲月的漆藝之美。


 

光山行

地址|台中市西區忠誠街63號2樓

電話|04-2326-4147